拨开虫盒表面的麸皮,一条条针尖大小的白色小虫受到惊吓,开始翻动身体,密集得让人头皮发麻。而李根会却抓起一把捧在手里,满脸笑容,一吨干虫好几万元呢。 脱贫攻坚脱的是贫,而解放的却是农民的头脑。没有扶贫东风,54岁的李根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养虫能人。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石桥村的村干部把他请回村,希望他为村里扶贫干点事。李根会放下十几年做馒头的手艺,投资百万元返乡学养虫。两年后,他的虫厂成了全村最大的扶贫产业和致富希望。 李根会的虫厂建在石桥村高处的一道山岭上,从县城出发,顺着蜿蜒的岭上公路需要20多公里才能到达。岭上平地少,他挖平了一处山坡挖出4亩平地,建起了两个各占地一亩的厂房。 李根会跟虫结缘纯属偶然。李根会养殖的是黄粉虫,也叫面包虫,是一种高蛋白质的饲料,可作为蝎子、蛙类等动物的饲料,也可用于食品、保健品的添加剂。2017年前,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小虫。在决定返乡创业时,一名养殖蝎子的亲戚给他支招,养面包虫吧,风险低,收益高,而且带动就业强。 收益是其次,带动就业强是李根会最看重的。当初,他决定返乡就是因为石桥村没有产业,全村30多户贫困户收入没有着落。外出谋生前,李根会在老家种过菜,但岭上缺水,不挣钱还赔了本。万般无奈之下,他加入打工大军,最后在建筑工地学会了蒸馒头,从此在城市买了房,站稳了脚跟。 但几十年来,外乡漂泊的李根会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不出村就能致富。因此,2017年,当一条养虫带领群众脱贫的道路摆在李根会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所有积蓄,一边建厂,一边到处跑市场、学技术。 2017年养虫第一年,李根会的致富虫就大获丰收。当年,市场行情走高,一公斤活虫卖到了18元,一吨干虫超过5万元,许多出口商都上门求购。在李根会的带动下,石桥村当年又自发建起了3个虫厂。喂虫、分盒、烘干都需要人,一个贫困户打工一年能挣八九千元。李根会说。 但李根会也差点面临灭顶之灾。面包虫天冷长得慢,但温度超过30摄氏度,就会立刻死掉。2018年夏天,因为村里虫厂增多,用电量剧增,全村频频断电,虫厂的降温就成了李根会最担心的事儿。 在得知石桥村的困难后,县、乡扶贫干部和电力部门在2019年夏季到来前,就把一台新增的变压器送进了村。打消了发展的疑虑,李根会更坚定了不出村就能致富的梦想。 隆冬时节,掀开保温门帘,走进李根会的虫厂车间,一排排铁架上摆满了一盒盒幼虫,等到来年春天的需求旺季,这些幼虫足足可以装满两万多盒。而车间旁边的空地上,李根会正利用冬闲平整土地。 明年,我要再建一个蝎子养殖车间,把产业链条拉长,让产值和用工都再上一个台阶。李根会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caiji)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