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出正月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了,地里的活大都靠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今年,索性也把地‘存入’合作社,不仅可以得到租金,还省时省力。”日前,河北省曲周县里岳乡张西头村村民郭金山告诉笔者。 把土地“存入”土地合作社这个“银行”,农户按期得到租金这个“利息”,已被曲周广大农户所接受。 “种小麦一亩地一季最多收获1000斤,按一斤1.1元计算,全部卖掉就是1100元,刨掉农药、化肥、人工等,最后剩的钱不多。”郭金山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在曲周像郭金山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这种情况下,土地成了“鸡肋”,丢之舍不得,种着也不赚钱。 “我这把年纪,要上班的话没有哪家工厂愿意接受,种地又力不从心。现在不同了,村里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将村里部分土地统一经营,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我五亩土地每年能拿到租金4500元,而且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还能拿到近万元的工资。”谈起“入社”一事,57岁的后寨村村民刘建国很是高兴。 据该县农协负责人介绍,该县实行的土地合作社是通过租赁经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将农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其本质是化零为整,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土地合作社的建立让农民和承包经营者实现了双赢。司寨村支部书记刘清奇说:“去年,村里的土地合作社利用流转来的50余亩土地搞高产高效示范种植,粮食增产带来的增收达到8万余元。由于是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深耕、施肥、浇水,形成了规模效应,种地成本也大大降低。就拿浇地来说,合作社利用移动喷灌,每亩地合计费用6元,而农民自己浇地则需要15元。仅浇地这一项,就节省了3万元。” 据悉,目前该县土地合作社已达70余家,引导群众流转土地15万余亩,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刘杨 丁少义)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