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

太原“元宵节产业”渐成规模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阿卡 点击:
太原“元宵节产业”渐成规模
本报讯  太原小店区东蒲村的“三晋第一龙”舞到了意大利罗马古城;尖草坪区远近闻名的“花灯村”横渠村年产值1000多万元;流传千年的太原锣鼓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如今,元宵节文化产业已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新路。
  提起太原市小店区东蒲村的“三晋第一龙”,在全国舞龙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1985年成立算起,这支气宇轩昂的“三晋第一龙”不仅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更舞到了意大利的罗马古城。
  领队于贵生告诉记者,在尝到舞龙的甜头后,政府开始把舞龙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我们东蒲村就有五六百人会舞龙,‘夫妻龙’、‘父子龙’‘女子龙队’……大大小小的舞龙不下20条,并成立了专门的舞龙、舞狮协会。”如今,东蒲村已经靠自己的舞龙手艺走上了文化产业致富路。
  素有太原第一“花灯村”之称的太原市尖草坪区的横渠村,更是在上世纪80年代便瞅准了花灯背后的巨大市场效益。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花灯村”里,家家户户扎花灯,产值 1000多万,人均净增收入3500多元。
  如今,太原近郊农民靠着打鼓,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而作为太原锣鼓振兴的领路人之一的韩起祥眼光却并不只限于此。“我们的目标是将太原锣鼓发扬光大,发展自己的锣鼓产业。可喜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专门的培训基地。”
  近年来,随着晋源区民间传统技艺“风火流星”的频繁亮相,其表演者贾天仓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腰包自然也越来越鼓了。老贾说,舞弄了一辈子“风火流星”,到老了才真正享受到了其中的滋味。“既娱乐了自己,又赚足了腰包,接下来我将休息一年,办个培训班,将我的技艺传播开来,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毕树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