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农村合作社 > 村社风采 >

巴里坤草原的可喜变化:花园乡的畜禽养殖合作社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阿卡 点击:
巴里坤草原的可喜变化:花园乡的畜禽养殖合作社

  四季游牧,逐水草而居,等到叶落草枯的秋天,牧民把牲畜该卖的卖,该存栏的存栏。挨过漫长的冬天,小羊羔、小牛犊相继离开母腹,草原上冰化雪消,绿草萌发,新的一轮游牧生活继续开始……这是巴里坤草地畜牧业千百年来的状况。

  上述场景固然充满悠游自在的田园气息,问题在于,从冬春接羔到夏秋转场,牧民鞍上马下,烈日严寒,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他们从每只牛羊身上到底挣到了多少钱?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同环节产生的利润,作为体力上付出最多的牧民,究竟又能获得多少?

  牧民如此,农民也是如此。利用自家庭院、果园养那么一群鸡鸭鹅,或者育肥几只牛羊,直接送到巴扎上能卖几个钱?如果能联合起来,以合作社的形式对各家各户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进入市场,畜产品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农村庭院养殖的效益也就凸显出来了。

  事实上,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的明确分工:农牧民天生只能放牧牛羊,至于屠宰、加工、包装、销售这些可获得更多回报的事情只能交给别人去做。相反,作为农牧民,原本在畜产品产业链延伸方面就具有无可争辩的先天优势。

  春节前,记者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采访,惊喜地看到了这方面的变化。

  花园乡的畜禽养殖合作社

  2009年,巴里坤花园乡成立了昌龙畜禽养殖合作社,副乡长唐世昌兼任合作社负责人。面对记者,唐副乡长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101户,其中7户是哈萨克族。

  2010年,昌龙合作社开始从事土鸡养殖,同时饲养部分火鸡和乌鸡,总数达到2万2千只。第一年搞特禽养殖,没有经验,只有60%的成活率。此后,唐世昌决定从乌鲁木齐引进出壳20天的禽苗,然后交给合作社成员饲养。

  2011年,昌龙合作社进一步增加特禽品种:白乌鸡、黑乌鸡、麻乌鸡、珍珠鸡、贵妃鸡、芦花鸡、良凤鸡、鸵鸟等等。

  那么多的特色禽类养出来了,直接销售活禽,价格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合作社购买了包装设备,将屠宰后的

  特色禽类进行真空包装,然后对外销售。

  记者问唐世昌,昌龙合作社的产品为何注册“巴金籽”商标?唐世昌说此名寓意巴里坤的金种子。

  会说哈萨克语的童理事长

  童刚是巴里坤萨尔乔克乡鑫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萨尔乔克乡供销合作社主任。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他爱人正在做拉条子。家里除了电视机、床铺、桌椅板凳,最显眼的就是一台电脑。

  鑫农合作社成立后,童刚带领合作社成员从大红柳峡、海子沿、下涝坝等乡收购羊皮、羊毛、羊绒、羊粪,其中羊粪一年能收几千立方米。合作社把收购的羊粪集中起来,用卡车运到鄯善、吐鲁番等地。那一带农民种哈密瓜、葡萄、蔬菜都急需有机肥。羊毛则交给乌鲁木齐一家公司,每公斤收购价可比走村串乡的畜产品经纪人高出5角钱。

  2009年,鑫农合作社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合作社,自治区农经局给了15万元奖励。当年元月,巴里坤县遭受50年不遇的雪灾。合作社用这15万元买了面粉和麦草、包谷送到萨尔乔克乡、下涝坝乡、海子沿乡牧业点,以赊欠的方式提供给牧民,来年秋天牧民再用羊毛、羊绒抵账。

  2009年合作社成立了有10名党员的党支部,发展了2名新党员。

  目前合作社有55个社员,除童刚以外全是哈萨克族。供销社入股资金22万元,有的牧民是拿实物入股,比如羊和拖拉机。

  除了收羊粪、羊毛以外,2010年鑫农合作社从自治区争取到50万元项目资金,加上合作社股金,在萨尔乔克乡动工修建280平方米的畜产品加工厂房。同年6月,合作社申请注册了风干羊肉、风干牛肉、风干马肉、熏马肠等20多个“萨尔桥克”畜产品品牌。

  2011年9月,加工厂建成后,合作社从乌鲁木齐购进屠宰设备,屠宰量一天在20只—50只不等。另外还建起了库容量为10吨的冷库。加工用的羊、马、牛全部来自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按市场价收购,加工利润的70%返还给社员,30%留合作社做股金。

  在吊满了各种风干肉的库房里,童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场上每公斤羊肉42元—43元,风干后一公斤羊肉缩减到600克,经过定量包装,每公斤卖130元。除掉水、电、运费、屠宰费等成本,每公斤风干羊肉利润在15元—20元之间。假如每公斤有20元利润,14元可返还农牧民,6元留给合作社。

  正跟我们算效益账,童刚手机响了,接手机时他说的是地道、顺溜儿的哈萨克语:“你在哪里?你开的手扶(拖拉机)吗?你等等,我给他打电话,让他过去找你”。

  “我说哈萨克语比汉语好”。童刚说他从小是跟哈萨克族巴郎一起玩儿大的。

  忙个不停的赵荣

  花园乡花庄子村农民赵荣家牛的叫声,还有大雁的叫声就像一支小型乡村乐队在演奏。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打扰,估计这场音乐会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

  赵荣领我们来到她家库房,冷飕飕的屋子里摆满了经过加工、包装的大雁。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赵荣的丈夫叫闫志斌,是巴里坤特产红羽大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该合作社2010年初成立,闫志斌每天忙于社里的事情,贤惠的赵荣在家饲养大雁和奶牛。

  闫志斌两口子老家在甘肃,2009年,听说甘肃不少农民养大雁脱贫致富,两口子经过商量,觉得自己家除了养奶牛以外,还应该再增加新的增收门路。说干就干,闫志斌专程回了一趟老家——甘肃高台,对当地大雁养殖情况进行考察,捎带买回来一批出壳才2个月的雁苗。

  大雁吃草和粉碎过的玉米、麸皮,饲料方面不算太复杂。对于闫志斌两口子来说,只要真想做的事情,就没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2000只大雁养大了,赵荣和丈夫买来包装机,将大雁宰杀、清洗干净然后进行包装。听说闫志斌家有大雁产品,“鼻子很尖”的老板们接踵而至,一只重量达5公斤—6公斤、加工好的大雁售价240元,扣除成本,纯收入能达到100元。

  闫志斌家开始养大雁以后,其他村民也对大雁养殖产生了兴趣。闫志斌买来孵化机,为村民提供雁苗。农民把小雁养大,合作社负责收购,然后统一进行加工。

  “闻到雁肉香,神仙也想尝。”合作社统一印制的包装箱上有这句很诱人的广告语。(巴莎·铁格斯 李琳 朱必义)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