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生村官 > 乡村知识 >

“农情乡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成功尝试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冯远 点击:
“农情乡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成功尝试
 “农情乡解”: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成功尝试 (田林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黄品红 ) 群众工作是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地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近年来田林县创新开展的“农情乡解”服务活动,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消除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保稳定、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它无疑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它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创新了群众工作的方法,丰富了群众工作的载体,给新时期群众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个下移”连民心、“三位一体”稳民众 “三个下移”即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责任下移、工作感情下移的原则,以乡村为基点,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托村级“农情乡解”联解委员会及屯级信访联解网络平台,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理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必须坚持矛盾与化解并重,教育与疏导并举。按照“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总体要求,认真分析事件起因,准确把握事件性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防止个别问题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同时,要坚持原则,晓以利害;对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政策的暂时不理解挑起矛盾、制造事端的,要坚决依法严惩。对棘手的信访案件,田林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决实行“一件案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领导包案工作制度,县、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包案承办,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转化、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打牢群众工作基础,消除群众对立情绪,凝集群众力量,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三位一体” 即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模式。在县、乡建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在村、屯建立“农情乡解”服务站点,在片、区建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户,构建起以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为基础,以屯服务点和信息服务户为触角的“金字塔”式信访联动服务网络体系。整合信访、调处、司法、林业、国土等各方面资源,依托县、乡、村、屯、户五级“农情乡解”服务阵地,把收集到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按照案件内容性质,集中在农情乡解”服务中心或站点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对人民调解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通过行政调解服务窗口,分别交由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进行行政调解。对于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依然不能解决的信访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通过法院起诉来解决问题。形成以人民调解为主导、行政调解为主力、司法调解为后盾的“三位一体”联解格局。各级各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该哪一级解决就由那一级解决,不上交矛盾,不扩大事态,不推诿扯皮,把群众稳定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张网络”察民情、“四级联动”解民忧 “四张网络”即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治安防控网,就是在县、乡(镇)“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中设立治安防控组,在村“农情乡解”服务站设立村治安联防队,在屯一级设立治安防控员。信访信息网,就是在县、乡(镇)“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中设立信访信息组,在村“农情乡解”服务站设立村信访信息队,在屯一级设立信访信息员员。纠纷调解网,就是在县、乡(镇)“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中设立指导委员会,在村“农情乡解”服务站设立村联解委员会,在屯一级设立联解员。为民服务网,就是在县、乡(镇)“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中设立志愿服务组,在村“农情乡解”服务站设立村志愿服务队,在屯一级设立志愿者。通过治安员、信息员、调解员、志愿者“四员队伍”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信息,牢牢把握信访源头工作动态。 “四个联动”即县、乡(镇)、村、屯四级联动,共同调解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在深入开展“农情乡解”服务活动中,田林县紧紧围绕“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县”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四级联动”解纷争的工作程序。在村屯一级,健全和完善“农情乡解”工作的应急机制,村里能办的事项由村农情接待室立即办结,做到小事不出村;不能办理的由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在5日内将事项上报乡(镇)“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办理,做到中事不出乡(镇);牵涉到其他乡(镇)和机关部门,在本乡(镇)不能办理的,在7个工作日内由乡(镇)负责上报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由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统一调度,负责告知县级职能部门服务窗口集中办理,或由县级有关部门通过深入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做到大事不出县;对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矛盾纠纷,乡(镇)之间解决不了的,由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及时向上级报告,或提交值班县领导研究解决。 “五个接访”集民意、“五个结合”为民利 “五个接访”即定期接访、现场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跟踪回访。通过开展“五个接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和群众面对面谈心,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感化等手段,消除群众对立情绪,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四家班子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五个接访”活动。每月轮流到县“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坐班接待群众一天,每月深入乡镇、村屯开展带案下访一次,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及矛盾纠纷问题,不断减轻区域信访压力。 “五个结合”即将“农情乡解”服务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农事村办”活动、与“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与“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与县、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中,田林县注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党建资源的整体联动作用,做到“五个结合”,不断推动“农情乡解”活动的开展。一是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农情乡解”活动平台,以改善民生、保障稳定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影响农村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具特色。二是与“农事村办”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服务为职能,以解民忧、畅民意、利民惠民为原则。充分利用“农事村办”活动场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灵活开展工作,努力建立一支上联县、乡(镇)党委政府,下联村民小组,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多能型人才队伍。三是与“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公、检、法、司及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与服务站所在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指导和参与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四是与“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规范接访工作程序,在乡(镇)推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接访工作制度,使接访活动形成常规化。五是与县、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信访、调解、公安、司法等部门及时对各乡(镇)、村的信访服务网络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接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各接访服务中心、服务站办成党委政府的“情报所”、“信息箱”、“调解室”。 “六个见面”促和谐、“六项制度”保稳定 “六个见面”,即县四家班子领导每月与所联系的乡(镇)主要领导见面一次以上;乡(镇)主要领导每月要与辖区重要工程业主各见一次面;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各见一次面;联系村乡(镇)干部与各屯信访信息员各见一次面;村级联解委员会成员每月要与治安防控员、治安防控对象、重点信访户见一次面;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每月要与困难群众各见一次面。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全程参与案件的调查、协调和处理,坚持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确保“案结事了,群众满意”。 “六项制度”即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运行制度、民主考评制度、长效保障制度、带案下访制度、问责追究制度。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农情乡解”工作和解决重大信访问题。一般每季度1次,必要时随时召开,推动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建立工作运行制度。制定完善服务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来访和办事做了详细的要求,增强承办人员责任心;完善各种工作流程图,将接访、调解的相关工作程序、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上墙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三是建立民主考评制度。出台了《田林县“农情乡解”奖惩暂行办法》和《田林县“农情乡解”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将“农情乡解”工作纳入各乡(镇)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进行同规划、同部署。把“农情乡解”工作列入县、乡、村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办理群众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调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各级各部门干部政绩;四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落实机构编制,将县、乡“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常设机构,落实了4个人员编制,并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兼作服务中心主任,促进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落实活动经费,把“农情乡解”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五是建立带案下访制度。县四家班子领导,乡镇、部门领导实行带案下访制度。根据“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各级领导在下访过程中受理的信访案件,其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化解。领导下访接访时,一时不能办理的案件,要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对于一些信访问题办结后,群众仍未息访的,下访领导要亲自上门做好解疑释惑工作,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六是建立问责追究制度。将“农情乡解”工作绩效纳入各级各部门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警示制度的工作范畴。对接访不及时、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得当或执行政策有偏差以及能够解决而不解决、造成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对相关信息员、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进行“问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情乡解”工作树立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农情乡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党组织实践先进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农情乡解”工作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在不断增强党员责任感和光荣感,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的同时,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农情乡解”服务活动已成为了解民意的窗口,化解纠纷的平台,促进发展的动力,为建设“平安田林”、“和谐田林”发挥了巨大作用。 实践再次证明,田林县“农情乡解”工作切实筑起了农村基层维稳工作的“防火墙”,成为了解民情的窗口,解决民事的平台,惠及民生的抓手,疏通民意的渠道,分担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它无疑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种成功的尝试。近期,全国“农事村办”工作现场会将在广西召开,田林作为主会场之一,届时全国与会人员将到现场观摩“农情乡解”的主要做法,“农情乡解”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情乡解”工作将获取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