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化资源 做大文化资本——务川倾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纪实 有人说,近年来务川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外因是工业、市场的强势拉动,内因是文化力量的整合、聚集和裂变。 县委书记柳盛明说,务川是仡佬民族聚居的中心,传承并发展好仡佬文化,是全县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推动务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日前,记者在务川自治县采访时就真切感受到,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文化底蕴深厚的务川踏准了时代节拍,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解放思想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千年仡佬,根在务川。岁月赋予了务川人太多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并没给务川人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好在这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窘境已过去。2008年,县决策层在对县情做出冷静分析后,一致认为:挖掘发展仡佬文化,培育壮大以仡佬文化为重点的旅游业,是把务川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务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同年7月,务川自治县出台了《进一步加快以仡佬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以展示仡佬文化的神奇魅力、挖掘提炼仡佬民族精神、着力打造“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作为当前以及今后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并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4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倾力打造仡佬文化品牌。 如今,仡佬文化已成为务川一张名副其实的“金名片”——每年节假日赴龙潭仡佬丹砂古寨采风的游客络绎不绝,“仡佬族祭祖节”、“仡佬族吃新节”等节庆活动更是吸引了万千游客。据县文体广播旅游局统计,仅去年,该县就接待游客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90万元。 县长周权茂形象地说,务川区域优势不突出,财力较弱,但无形的文化资源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是越用越活、越挖越丰富的宝藏。“所以,文化的大发展必须有思想的大解放做铺垫。” 精品支撑仡佬文化走向世界 去年9月,经国家民委选送,务川自治县《神砂仡佬》歌舞诗中的傩戏舞蹈——《长路》,惊艳亮相韩国国际假面舞艺术节,展示了极具务川仡佬族特色的鬼神文化。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在与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的竞赛中,荣获优秀奖。 这是继《神砂仡佬》在央视《舞蹈世界》与全国观众见面后,再次登上大型舞台。同时,这也是务川将仡佬文化向全国乃至海外推广的一个缩影。 “文化品牌的形成,需要一批又一批颇具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为基础。《神砂仡佬》正是我县努力挖掘仡佬文化、丹砂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的文化艺术精品之一。”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怡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鼓励多出文艺精品,该县还在去年批准设立了四年一届的政府文艺奖,促进了文艺事业的发展,文化成果不断出现。 据县文联主席付强介绍,“十一五”期间,该县文艺工作者共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52篇(首)、省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34篇(首)、市级文艺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320篇(首),书法参加省展3人次,市展10人次,美术参加国家级展出并获奖8人次、省级35人次、市级50人次。 让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务川自治县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繁荣文化艺术、提升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内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进扬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已组织人员对仡佬族高台舞狮、傩戏、打篾鸡蛋、采砂炼汞技艺、踩堂舞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普查和整理,耗时一年编著而成的《务川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即将出版,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繁荣文化事业有着重要作用。 针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逐渐消失的危险境地,该县积极为老艺人申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今年7月,该县就公布了首批17个项目19位传承人和1个传承单位。 该县还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面,如开展“濮乐遗音”采集活动,在全县15个乡镇,通过电子录音和录像方式,采集了仡佬族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戏曲、民族器乐等仡佬族音乐;积极开展仡佬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寨”活动等等,以确保仡佬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传承下去。(陈富强 李勋)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