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不佳。先是索尼等家电巨头上半年业绩报亏;进入第三季度后,又出现了日企家电纷纷缩减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大撤退的势头。 潮退浪涌 三洋电机达成协议,将以100亿日元收购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冰洗资产及销售网络,意味着三洋这一家电品牌将逐渐淡出市场。随后,日立表示将电视业务全部外包,全部实行代工。10月份,索尼称有意于年内将持有的合资企业韩国S-LCD公司的股份出售给三星。松下则决定削减等离子电视面板产能,其位于日本宾库县尼崎市的第三等离子面板将叫停,同时将出售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显示面板厂。夏普和东芝也将更多地实施委托代工。 据市场调研机构GFK称,日本家电连锁门店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约20%。家电巨头中,松下电视机业务已经连亏三年;索尼将面临第8年亏损,其2011年电视出货目标下调了19%,降至2200万台。 内外交困 缘何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纷纷撤退?其背后的原因可谓内外交困。 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黎娟娟分析指出,日本家电企业多采用垂直化的经营模式,将研发放在本土,中国公司的产品开发需要向总部报告并获许可,复杂的流程致使产品开发周期较长,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海外市场。同时,也增加了国际化企业的经营成本;当中国一线家电市场日益饱和时,开发二三线城市市场成本更高。相对于中国企业,日本家电企业显然缺乏渠道、价格和政策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环境使得日本家电企业成本上升、业绩下滑。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家电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同时,中国面板业进口关税可能从目前的5%提高到8%-12%的消息虽然未经证实,但可能影响企业制订经营策略;加上日本国内地震、劳动力减少等因素使得日本家电企业销售下降,人力成本上升。 主动转型 但不可否认的是,家电行业日益微薄的利润是日本家电企业战略转型的最大动因。 据中经网统计,目前家电制造业的行业利润率不到5%。对实力强劲的日企而言,面对家电制造的利润颓势,寻求转型发展可说是其必然选择。索尼已将锂电池业务、3D电子产品、网络服务并列为集团的三大增长引擎。松下则向新能源、环保领域进军。在2011中日绿色博览会上,日立、东芝展台上已经看不到家电产品。索尼展出的则是太阳能、水处理等环保概念与技术;松下以创能、蓄能、节能和能源管理为基础,向参观者展示了从家庭、店铺、楼宇、公共场所到整个区域的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夏普虽与索尼等企业不同,强化其液晶电视和白色家电业务,但仍然主打健康节能牌。日本产业结构“十年一换”的规律在家电行业得到了充分体现。 消费电子产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日本以松下、东芝、日立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巨头正在剥离的业务,是利润低而且竞争激烈的领域。他们正在向重工业、能源、交通还有新能源这些利润更高,进入资金和技术门槛更高的商用领域转型,“比如说东芝、日立已经慢慢不做电视了,他们现在做的核电发电机组,买一台就是几十亿美元,这可能要比中国市场上所有外资品牌彩电销售额加起来都要多。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