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扩量提质 无锡市惠山区全力推进“绿色惠山”建设 建区以来,惠山区大力实施以绿色通道、特色经济林、村庄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倍增”计划,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初的5.9%提高到2011年底的21.71%,被市政府授予“十一五”期间“无锡市造林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在每年岁末年初,我区都及时出台年度造林绿化工作意见,明确当年绿化重点工程、配套政策和考核措施。每年春季绿化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绿化一线检查造林绿化工作,并分别挂帅一批市、区级重点绿化工程,实行了区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和镇(街道)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全区造林绿化面积显著扩大,景观效果显著提升,实现了四个根本性转变:由“要我种”向“我要种”转变;由“只要种上去”向“高水平景观造林”转变;由“群众性植树”向“部门条线造林”转变;由“一般植树造林”向“招投标工程造林”转变。 因地制宜,明确目标。11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下达我区造林绿化7000亩以上、成片造林3000亩以上的绿化任务,我区都能超额完成。我区已先后高标准完成了沪宁高速、312国道、沪宁高速铁路、沪宁高速无锡北、锡宜高速无锡西等10条高等级公路、铁路和城市出入口景观林带建设;完成了惠山大道、盛岸西路等20多条区级主干道路景观林带建设;完成了直湖港、白屈港等10条市区主干河道水源净化林建设。据统计,11年内全区共完成道路、铁路和河道绿化 突出重点,典型引路。以绿色家园示范镇村、森林镇村创建为抓手的农村环境绿化逐年加快,建区以来共创建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镇4个、绿色家园示范村91个,无锡市森林镇1个、森林村18个,完成城乡植树1000多万株,新建镇、村级游园151个;以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创建为代表的单位、庭院环境明显提升,11年间共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3家、省级园林式居住区2家,市级园林式单位14家,市级园林式居住区13家,“无锡市十佳”绿化单位1家。 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逐年加大绿化投入,共计完成各类绿化投资23.58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13.5亿元,镇村两级投入6.38亿元,社会和民间资本3.7亿元;我区对重点绿化工程全面实行了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项目监理、统一竣工验收,为重点绿化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全区的绿化工作目标是: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造林绿化3000亩,其中成片林2000亩,新增绿地144万平方米,创建无锡市森林镇1个,森林村17个;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各1个。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从四项措施入手,狠抓落实。 创新机制,抓好“绿色惠山”工作推进。进一步强化绿化造林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大工作督查考核力度,把绿化造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订考核细则,明确考核要求,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强化部门分工负责制度,对照绿化目标任务,明确各部门分工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大绿化投入,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地筹措资金,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合力推进”的绿化投入新机制。 扩量提质,全力加快景观绿化建设。加快实施公园绿地建设。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继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提高我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照年度绿化任务书和《无锡市中心城区173KM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年计划实施完成 科学规划,大力开展森林镇村创建。按照无锡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展绿色家园示范镇村创建的基础上,围绕“治水、增绿、升级”的思路,大力实施森林镇村创建工作,全面提升镇、村林木覆盖率,营造“花坛、绿树浑然一体,旧宅、新居相映成趣,小河、垂柳风景如画,村舍、美景和谐呼应”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今年计划创建无锡市森林镇1个、森林村17个。 全面发动,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深入广泛宣传绿化造林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动员与组织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市绿办积极配合,大力组织开展“市民林”、“志愿者林”等大型义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区各直属单位和部门继续开展“千人栽万树、绿化靓家园”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各镇(街道)结合各自的特点和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和绿化宣传活动,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绿色惠山的新高潮。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