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过去我们曾经报道过,在黔东南等民风淳朴的边远山乡,一些山区群众以特殊的方式把蔬菜放在路边售卖:售卖的人并没看守,而是直接把菜放在路边篮子里,就上山忙活去了;买菜的人直接把钱放进菜篮子里,就把菜取走。长时间里,不但没有取菜不给钱的人,而且买主放在篮子里的钱也从不被别人拿走。 如今,这种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在大都市里同样存在。在省城贵阳市,就有这么一个无人看守的卖报摊,天天卖报,无人看守,6年来,市民们买报时都自觉给钱,同时市民们放在无人看守摊位上的钱也没被别人拿走。这个故事上了中央电视台。 记者初步了解,这样的摊位在贵阳并不止一个。贵阳市民乃至我们贵州人民,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感人故事并非仅仅这一个。 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栏目,以《贵阳:无人报摊六年“不差钱”》为题,报道了贵阳市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张桌子、一个鞋盒、一叠报纸组成的一个简易无人看守报摊。这个报摊自从6年前打出“投币取报”的牌子,至今卖出的报纸和收到的买报钱从未相差过。 报道提到,这个无人报摊的摊主叫黄友翠,每天上午,黄友翠从报站取回报纸后,一部分留在报摊给市民自己取用,另一部分要和老伴上门送报。为了看看这个无人看守的报摊售报效果如何,记者将相机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悄悄进行拍摄,从早上六点半黄友翠离开,到九点送完报纸回来。买报的人都往报纸边上的鞋盒里投了钱,投了整钱也是自己找零。 回到报摊后,黄友翠开始整理鞋盒里的钱。结果下来“不差钱”。当天,黄友翠向报摊里投放了135份报纸,回来后剩下65份,等于卖出去了70份,每份的零售价是5角,数下来正好收到35元。 说起自己为何要摆无人报摊,黄友翠说她和老伴一直经营着报摊,6年前有一份上门送报纸的机会,每月能多挣1000多块钱。如何能够两者兼顾呢?黄友翠想了个办法,她从家里拿来了鞋盒,在里面放上一些零钱,再把写有“投币取报”的纸板插在鞋盒里,然后再去送报。 不过,无人卖报的第一天,黄友翠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她在报摊上放了40份报纸,等送完报纸回来一看,报纸没了,盒子里的钱多了。一数下来,卖出的报纸和收到的钱是“合的”。就这样,连着几天观察以后,黄友翠对无人报摊放心了。她说,这6年来,每次回来清理鞋盒的时候,里面都“不差钱”。她自己心里暗暗赞叹,贵阳人的素质够可以! 央视一天的悄悄拍摄结果发现,到这里拿报纸的人,投币取报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这样评论:这个无人看守的报摊,就像一个无人监守的考场,6年来检验了我们社会诚信度。用守信响应信任,用善意回应诚意,这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托的暖意,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依然充满活力。小小报摊,为准确理解主流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王太师)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