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巨擎鸿海入股液晶之父夏普,可谓面板界合纵连横的一桩大案。可以说,这桩合并案对当事企业以及全球面板行业而言均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台湾鸿海3月27日宣布,将与三家子公司一道斥资669.1亿日元(合8.09亿美元),收购日本夏普公司9.871%的股份从而成为夏普第一大股东。稍后,鸿海还计划收购夏普旗下日本西部Sakai的液晶面板工厂(堺市工厂)约46.5%的股权。 鸿海超划算 最划算的应该是鸿海,这家代工企业最强大的优势还是在代工主业上,为苹果组装产品令鸿海实现了五分之二的销售,不过精明的郭台铭肯定不满足于现状,对全产链的掌控是时下最流行的企业战略,郭台铭肯定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从鸿海的布局轨迹来看,郭台铭是顺藤摸瓜慢慢往上爬。 早些时候,鸿海已经买下索尼的大部分电视组装业务,鸿海同时还持有台湾面板厂奇美电子的股份,不过这些不足以增加鸿海在产业链上的优势。英国媒体撰文指出,“与夏普相比,奇美电子还是缺乏面板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而与夏普达成的交易则弥补了缺失的一环”。此外最优质的合作伙伴苹果正在筹划推出iTV,鸿海凭借与其长期的业务关系以及眼下获得的好资源,将使鸿海处于有利地位。 夏普止跌自救 在液晶相关业务上已水深火热的夏普抽离出来或许能带给它喘气的机会。 在日资企业中,夏普的业务不像日立、松下、索尼等那样多元化,夏普专注于液晶显示业务,但别的企业可以调整业务主次的时候,夏普却一直在液晶业务上不断纠结。在2011财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包括夏普、索尼等在内的日企在液晶电视业务上遭遇大滑坡,但如果比较综合经营收入,夏普的劣势尽显。此外,整个2011年,全球液晶面板行业都在低谷震荡,夏普也没逃脱泥潭。 夏普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外包小尺寸液晶面板力推大尺寸液晶产品,但大屏幕显示器供应量过大最终导致需求下降,夏普堺市工厂的产能目前也仅开动一半。 业务经营失利同时对夏普的股价带来影响,截至目前,夏普是日本东证指数(Topix)电子电器指数中表现最糟糕的一家,今年以来已跌逾四分之一。 对夏普来说,业务重组与瘦身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与鸿海结盟现在看来是夏普“自救”的一次机会。 台系面板或将挑战韩系面板龙头地位? 夏普是全球最大的面板厂之一,鸿海的加盟必定将影响面板产业格局。 目前,日本夏普、索尼,韩国、LGD,中国台湾奇美等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面板产业,但在产能消化上,韩系面板厂一直处于优势。入股了夏普的鸿海,旗下代表台湾面板业务的力量今后是否能够挑战韩系呢?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向中国家电网表示,“有这个趋势”。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