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金农工程 > 文件精神 >

宁夏全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纪实:德政工程 民生工程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 点击:
宁夏全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纪实:德政工程 民生工程

生态移民促进六盘山区恢复秀美山水

  3月8日,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移民新村,鞭炮声震,鼓乐齐鸣。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泾源县搬迁来的100多户农民,住进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移民新居。

  2011年,宁夏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实施了总投资105亿元的35万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6.73亿元,搬迁安置3万移民群众。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说,宁夏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乘势而上,奋力夺取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新胜利。

  “结合宁夏实际,我们通过采取‘两种模式’、实施‘三大移民’、做好‘四项扶贫’等具体措施,打好一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役’。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义务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冬季取暖有保障。”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今年,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的要求,宁夏进一步提出“山川统筹一盘棋,两件大事一起抓”的思路,以引黄灌区为基础,将川区和山区的发展统筹考虑,加大力度将最贫困地区的人群转移至引黄灌区,移民迁出区300万亩土地全部用于恢复生态。

  生态移民工程的灵武实践

  “狼皮子梁这地方半年前还是流动沙丘。如今,万余亩沙滩地上建起了配套齐全的移民新村。”郝家桥镇党委书记杜镇华说。

  狼皮子梁,与毛乌素沙漠接壤。沿黄经济区建设,焕发了这里的生机与活力。建设者们将落差3至10米不等的流动沙丘夷为平川,又从5公里外的平原地带挖来黄土,将这些黄土以平均20多厘米的厚度覆盖在平整出的地表层,总长度4100公里的滴灌带管密布在移民新村,将涓涓黄河水浇灌进新开垦的土地,淌进移民新村每家每户。

  “十二五”期间,灵武市主要接收安置来自固原市泾源县4279户18400人的移民。其中生态移民2279户10850人,劳务移民2000户7550人。今年3月底前,将搬迁安置泾源县7个乡镇11个行政村生态移民1006户。

  “为了使移民能够适应新的生活,融入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将对移民进行科学种植和技能培训。附近中银绒业建设的套扣厂,可以保证每一户移民家庭有一人就业。这样能够切实保证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移民目标的顺利实现。”灵武市市委书记李建军说。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老家山大沟深,气候不好,吃水要到2里远的地方去挑,每天最少一担水。买东西要走10里山路,30多里川路。现在方便得很,家门口就把什么事都办了。”移民陈凤山家生活的巨变,是宁夏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缩影。

  与陈凤山一样,宁夏今年确定的搬迁定居移民为7万人,将新开工建设可供9万人居住的移民住房。同时,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移民迁入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红枣、枸杞、葡萄、高酸苹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10.7万亩,发展日光温棚、养殖暖棚1.9万亩(座),开发改造土地26.1万亩;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实现移民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确保完成5.32万人的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目前,宁夏各地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力推进移民区建设。银川市突出抓好移民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石嘴山市在移民住房建设、稳妥做好搬迁、积极培育致富产业、同步推进社会管理等方面亮点频现。吴忠市在确保开工建设完工移民住房并实现全面搬迁定居基础上,积极抓好落实移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固原市年内将完成25个移民安置点,建成14698户62935人的移民搬迁住房。中卫市的生态移民工程着眼于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搬迁安置方式,打造宜居宜业移民点和山川群众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大融合;着眼于创造生产生活好环境,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农垦局重点实施了新增移民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年内将适时开工建设连湖农场生态移民工程。

  奋力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中南部地区的35万贫困群众,是宁夏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此,张毅向宁夏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动员令:“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把扶贫开发作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事,摆到重要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目前,宁夏已探索出扶贫开发新路。根据贫困人口居住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宁夏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异地开发模式”,通过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三大移民”,把35万不适宜人居地区的贫困人口,迁居到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定居就业、发家致富。另外,通过“就地开发模式”对留在中南部地区,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66万贫困群众,采取打造“黄河善谷”,实施整村推进等措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就地实现脱贫致富。对10年来扶贫开发做系统总结,宁夏认为,异地搬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黄河善谷”、创建“闽宁模式”、将减贫与减人相结合等诸多经验中,“集中力量狠抓异地搬迁,拔掉贫困的‘穷根’”是贫困地区人民得实惠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在1188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电等。而且,宁夏特色产业不断集聚壮大,中南部地区的滩羊、红枣、马铃薯、劳务等产业已成为促进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中南部9个贫困县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987.4元增加到2011年的3416元。

  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宁夏采取特殊的政策和办法,不断强化中南部贫困地区民生保障。通过加快沿黄经济区发展,进一步夯实全区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吸纳带动、对口帮扶带动,充分发挥沿黄经济区对中南部地区扶贫攻坚的带动作用。

  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30万回汉各族人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全力推进着35万生态移民工程。(记者 周志忠)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