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金农工程 > 文件精神 >

青岛城阳:打造幸福和谐城市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 点击:
青岛城阳:打造幸福和谐城市

城区中心

  体育运动公园

  作为大青岛三城联动之一的北岸高新城区、未来主城核心区——城阳,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抢抓机遇、科学实干,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城区。

  2011年,该区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财税总收入达到8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65.1亿美元。

  2012年,该区将坚持民生为本、富民优先,完成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和24项民生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比重提高到61%,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充分就业工程

  加快实施“充分就业”、“创业型”城区创建工程,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健全困难群体就业补贴政策,85%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去年,该区开发公益性岗位达到4000个,统筹城乡就业1.9万人,充分就业社区达到80%,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

  推进社会保障工程

  健全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标准、新农合筹资标准,让群众普遍受益、长期受益。目前,该区城乡居民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去年,该区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领取标准增加到人均每月300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20、220元,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标准提高到6000元,对60岁以上独居困难老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投入4100万元以上,实现困难群众、困难职工、困难学生、贫困残疾人救助全覆盖,让弱势群体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去年,该区投资20亿元的9件实事和26个民生项目全面完善。

  完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投资2000万元,实现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全覆盖。去年,该区出台了城乡居民重大疾病救助办法和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投资1000万元,使7大类12种重大疾病报销比例达90%,低保户通过慈善救助可实现“零负担”,从根本上消除了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

  加大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2080套、公租房1900套,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7.4万平方米,让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

  加快学校规范化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实践德育”、“区长杯”等活动内涵,组建学生管弦乐团,启动全国“足球进校园”实验区建设。去年,该区投入1000余万元,加大了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全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81.8%,成为全国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以开展“区长杯”系列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启动了足球、篮球、舞蹈等12项系列活动,形成了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浓厚社会氛围。体育事业成绩斐然,实现了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成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

  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试点,实现社区集体卫生室基本药物全普及。去年,该区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省级示范区。

  加快“文化城阳”建设,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引导、历史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的挖掘、群众文化的培育,不断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快规划建设档案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等区级文化设施,推进社区文化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该区社区文化中心覆盖率达100%,构建起“十分钟文化圈”。

  推进强村富民工程

  深入实施“双强”和“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工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去年,该区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坚持显著改善民生、为民优质服务宗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去年,该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大党委管理模式,将全区230个社区划为34个片区,成立片区“大党委”,建立起“体制创新、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力推行了“1+X”党群共建模式,设置片区型、行业型等多层次、多类型党组织24个,成立新型工会、行业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268个。

  全过程控制政务管理“OA”平台高效运转,区级领导、区管干部、办公室系统、230个社区全覆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热点难点问题全部纳入OA系统,全程监控,每周调度,挂牌督办。

  充分尊重百姓的利益诉求,建立起“书记网络专线”、网络舆情监测等沟通互动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打造起“真情沟通,文明同行”的网络文化品牌。建立起社会治安、信访稳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稳步改善、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