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网辅助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

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 作者:孟丽 点击:
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
    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了农业科技重要性,称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文件确定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新华网2月2日)
    无农不稳。人类社会自农耕而来,中国自古就有着“强本节用”的传统。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从1984年开始,“一号文件”已然成了判断我国“三年”工作取向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何以尤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
    如果说,此前的“一号文件”是立足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基础增持,关注农业“外围式”发展环境的优化,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更关注农业造血能力的强化、关注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负重突围。2012年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三个基本背景:一者,经过20多年的竭力扶持,中国农业已经开始渐次转型,如同工业的结构调整一样,数十年的“养蓄期”为中国农业积累了涅槃的基础条件,譬如去年“一号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提出10年内投资4万亿元,年均4000亿元等。
    二者,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5.7亿多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占到22%左右,而2010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确实也比较重,譬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和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和15%……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关系在2011年成为通识:不创新则无效益,无效益则无产量。
三者,有数据显示,譬如目前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近20万平方公里,占东北土地总面积的15.9%,至少已有4.47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在流失。这些年,华北持续干旱,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流水量减少的情况不断加剧,只能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河流的生态用水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需求——资源环境的变局,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意味着可以预期的风险。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减排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
    于此而言,农业减排、低碳农业成为不二之选——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当然,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要确保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个基本前提。
    在创新的共识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创新,而是谁来创新。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2年社会白皮书,首次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其实无须这些数据,经验逻辑早就将中国农村的“新时期农民”形象烙印在公众的记忆里:青壮年普通农业工作者已经出现断层迹象,“末代农民”、“代际断层”等事实判断早就屡见不鲜——当此背景下,能进城的都进了城,“不稼不穑”的“农二代”如何去担负起农业科技创新的责任?
    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有很多,但一切的讨论,须在明确“谁来创新”之后。也许,培育“新生代农民”,更是个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
邓海建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7068号-35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 通联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