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是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来源之一,每年大约有2亿吨,大部分都直接丢弃或就地焚烧,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玉米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构成,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实现约30%的能源转化。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进过42天的处理,木质素降解到达71.49%,处理后的原料酶解率到达了73.99%。对预处理后的原料 电镜扫描后发现,预处理后的秸秆表面变得粗糙、纤维素纤维之间的空隙清晰可见,并且形成许多孔状。 研究还证明了酶解糖化的生成量与木质素含量成反比,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关联不大。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