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张广秀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刚刚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她用她的满腔热情、专业优势为她所在的村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2010年10月,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后,又以顽强意志与病魔作斗争,并表示“病好了还要继续做村官”的愿望。对照她的感人事迹,反观我们自身,为何身边多是表现平平的村官?作为一个用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基层队伍素质而设立的群体——大学生村官,应该如何看待,也是备受关注和值得探讨的课题。 现如今,引导大学生村官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的政策措施在逐渐增多,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看似在逐步完善、逐渐合理中,但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何仍只是凤毛麟角,真正响应国家号召,带头致富创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外部因素上看,一是本质属性的不稳定。大学生村官是不在编制内的,缺乏稳定制度保障,这就容易导致村官们无法放手去开展工作,总是畏畏缩缩,在政策要求的范围内像连线木偶舞动着。二是外界对村官的不正确看法。虽然大学生村官自2008年就开始了,但至今仍有很多乡、村干部不知道“大学生村官”究竟是什么,而是当之为临时工、免费劳动力来对待(工资不由乡村负责)。除了部分乡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合理引导、任用外,多是让村官们陷入到茫茫的事务主义之中不能自拔,不会更想不到为大学生村官设定一条于彼此“双赢”的道路。三是创业带富政策的不完善。很多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致富的文件政策也因为普适性太强、个性不够而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机械教条而不具备可操作性。 从内在因素上看,从业的出发点存在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报考村官时,极少是目标明确,预备去基层锻炼的,多是不知“大学生村官”为何物就随着就业的洪流涌了进来。局外人心态的桎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受政策不稳,部分乡村干部认识不清等外界因素影响,大学生村官一入职就会遇到没有编制却要拼命做事,即使干得再好仍旧只是“后妈的孩子”——升迁无望的尴尬。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村官们极易产生一种无法融入的疏离感,无编制的前途状态更是无形地迫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仅仅把眼下的工作当作一个逃避就业恐慌的避难所,当成一块找到稳定工作的跳板,哪里有公务员招考,哪里就能看到他们攒动的身影。 针对这些现状,亟待出台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大学生村官引导鼓励政策,村官们更应该调整心态,在充分分析个人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报考,在成为村官后,充分发挥特长优势,无论是带头创业致富还是乡村的中心工作任务,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心系群众,扎实勤勉地忘我工作,第二个张广秀、第三个……甚至比她做得更好的典型将会层出不穷,大学生村官这篇大文章也才能做得更好、更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