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开门便可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散发的恶臭随风扑鼻而来,家里随时可见苍蝇的身影……这是一部考验生存环境的科幻电影么?不是,这是奉节县竹园镇丰竹村14社40余户村民的生存现状。场镇垃圾倾倒该村已达10年之久,堆积如山的垃圾让当地村民苦不堪言。(华龙网) 提到乡村,人们更多愿意将它与清山绿水,清新空气,绿色蔬菜联系在一起,而对奉节县竹园镇丰竹村14社的村民而言,一切美好已化作记忆。“蚊蝇飞舞,污水横流,恶臭熏天”,这样糟糕的景象,印象中,是影视作品里贫民窟的独特景观,而今却是14社40余户村民每天必须面对的生存现状。红灯已然亮起,今后能否有所改变,靠村民自己恐怕还是力有不逮。 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面貌已经有了崭新的变化。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管理滞后、投入不足的原因,城镇化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一些城乡结合部成了露天垃圾堆放场,给当地土壤环境,水利资源带来极大破坏,给村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长远看,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不可小觑。 毋庸讳言,垃圾处理,技术复杂,成本昂贵,对各地来说,都是急待破解的难题。据了解,建成一个正规的垃圾填埋场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而这样大的资金投入,对年收入无非百来万的乡镇级财政来说,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像奉节县竹园这样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小镇来说,注定只能小打小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地官员的一番话,坦诚地道出他们的无奈。“量太大了,也没有办法填埋”,竹园镇负责城镇建设的调研员夏尊三说,镇政府曾采取过焚烧、消毒等措施,但治标不治本。说明白点,当地政府也是“手长衣袖短——想得到,为不到”。 理性看待,垃圾“围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政府可以有更有所作。譬如,可以多付出一点运输成本,把垃圾堆放场选在远离村民居住的山沟里;对暂时无力治理的垃圾堆放点,可以考虑把居民给迁出去。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至少要解决暂时问题,有为总比不为好。 有道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分担群众困难,解决群众疾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在垃圾“围村”问题处理上,任何敷衍搪塞,悲观叹息,只会削减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笔者以为,渐进解决垃圾围村现像,是目前最理智的选择,特别省级以上财政,应担当更多责任。 东布衣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