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由我们共同创造(资料图)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血脉之一,而公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是一个有着数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大量打工者涌入城市。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他们,渴望融入城市,而最能体现这点的,就是享有与城里人同样的文化生活,作为群体,他们同样是现代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不仅仅是他们的愿望,同样也是我们构筑和谐社会所必须做的。 农民工特有的“寂寞众生态” 在衡水市区大庆西路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平房里,灯光昏暗,杂物和生活日用品杂乱地堆放着。桌子上散乱地放着上千把钥匙,桌子的一角,摆放着已经凉了的饭菜。这是外来务工者周师傅用来配钥匙、修锁、修车的工作室,也是他和老伴居住的“家”: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琐碎的修理工作没个准点,时常中午接到生意,一忙起来,就错过了吃饭时间,有时候,半夜也要工作。谈到文化生活,老周指着床头那台老式的收音机笑着说:“这个就是陪我好多年的老伙计。” 生活压力大 缺乏有效组织 走访过程中,记者对受访的50名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进行了划分,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11人,23人是初中毕业,14人小学毕业,还有2人是文盲,从事职业包括建筑工、餐馆服务员、保姆、保安等。这其中,有近半的农民工对自己目前的文化生活“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显然的,这些打工者下班以后的生活就是睡觉和聊天,他们挤在狭小的住所里,外面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似乎与他们无关。在为之辛劳工作的城市里,当城里人在信息高速路上享受多彩文化生活的时候,能看看电视、电影却成为这些打工者深切的渴望。有一些农民工在调查时大胆地表露出一种憧憬:你们城里人如果能把不要的书、淘汰的电视机给我们看看就好了。 萌芽正长成 如今,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王元成建议,可以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纳入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二是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以社区文化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开展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化活动。发挥市场的参与功能,引导市场生产和供给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创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载体,建立、完善自助型的新生代农民工草根文艺社团等组织,实现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相关链接 “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在关注广大农村的同时,亦可以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工业园区、企业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便于参与的文化服务,支持农民工业余文化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新生代农民工高度依赖的媒体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专题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专题网 snhnzt.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